比特币上秘革命这么大揭的N原来简单生态
最近我发现Ordinals生态简直火得不像话,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必须说这是我见过最有趣的比特币创新之一。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搞明白这个Ordinals到底是什么鬼。
比特币上的身份证系统:Ordinals协议
想象一下,比特币就像一堆一模一样的金币,Ordinals协议就像给每个金币都打上了独一无二的编号。这些编号不是随便给的,而是按照金币被挖出来的顺序严格编排的。比如中本聪挖的第一个区块里的比特币,它的1亿个"聪"(比特币的最小单位)就会获得1-100,000,000的编号。
这就好比给每个小金币都发了个身份证,从此它们不再是"同质化"的克隆体了。最重要的是,这个编号系统超级诚实,完全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就像排队买奶茶一样,先来的先服务。
给比特币纹身:铭文(Inscriptions)技术
有了编号系统还不够刺激,更酷的是我们可以给这些带编号的"聪"纹身!通过一个叫Inscriptions的技术,我们可以把任何数字内容(图片、文字、视频...)永久地刻在特定的"聪"上。
这个过程有点像用激光在金币上刻字。技术上,它是通过特殊的交易脚本实现的。一旦交易被打包进区块,这个"纹身"就永远留在比特币链上了。不过要注意,由于比特币的防垃圾邮件机制,每次至少要处理294个聪,所以你的"纹身"会占据至少294个编号连续的聪。
这让我想起去年有个艺术家把《蒙娜丽莎》刻在了比特币上,现在想想真是天才的创意!
BRC-20:比特币版的发币标准
如果说Ordinals是基础设施,那么BRC-20就是在这基础上盖的高楼。它规定了一套标准格式,让开发者可以在比特币上发自己的代币。这个格式规定了代币名称、总量、单次铸造数量等关键信息。
我特别喜欢它"先到先得"的公平性。比如ORDI这个代币,3月8日有人先部署了标准,后面的人就不能再部署同名的了。总量2100万枚,铸完就没了。这种规则让早期参与者特别有动力,但也容易造成FOMO情绪,大家需要冷静看待。
比特币NFT vs 以太坊NFT:一场理念之争
传统NFT就像买了张带二维码的艺术品证书,艺术品本身可能存储在别处。而Ordinals NFT是把艺术品直接纹在了比特币上,永远无法更改。
举个生动的例子:以太坊NFT可以随时"换装",就像数字版芭比娃娃;Ordinals NFT则是纹在身上的刺青,一旦完成就终身相伴。这种设计哲学上的差异,让比特币NFT更接近"数字文物"的概念。
打造你的第一个比特币NFT:实战指南
准备好钱包后,在iDclub这样的平台上铸造BRC-20代币其实很简单:
1. 连接你的Unisat或Xverse钱包
2. 填写代币信息(记住名称不区分大小写)
3. 设置铸造数量和张数
4. 调整Gas费(建议选择高速,避免卡单)
5. 确认支付
我建议新手从小额开始尝试,毕竟链上交易一旦发出就无法撤回。记得选择bc1q开头的地址,这样能省下不少手续费。
市场观察与风险提示
目前Ordinals生态还处于早期野蛮生长阶段。unisat、Magic Eden等交易平台已经支持相关资产的买卖,但流动性还在建设中。
我必须提醒大家:这个领域既充满机遇也暗藏风险。很多项目会炒作"第一个"、"最早"的概念,但最终价值还是要回归实用性。就像2017年的ICO狂潮,最终能活下来的项目凤毛麟角。
建议用闲钱参与,保持理性。如果你刚接触这个领域,不妨先观察学习,等搞懂规则再下场也不迟。
(责任编辑:专栏)
-
最近走访了几家汽车制造商的工厂,我惊讶地发现,这个传统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数字革命。从老牌巨头奔驰、捷豹路虎,到新锐电动超跑品牌Rimac,都在通过企业元宇宙重新定义工作方式。宝马的数字工厂实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宝马在匈牙利工厂的尝试。说实话,第一次听说他们用NVIDIA Omniverse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工厂时,我还以为只是个简单的3D模型。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个虚拟工厂简直精细得令人发指... ...[详细]
-
Hover:DeFi借贷江湖的后起之秀,凭什么在红海市场中突围?
说实话,当下的DeFi借贷市场就像是几个武林高手瓜分的地盘,AAVE、Compound这些老牌劲旅靠着先发优势牢牢把控着市场。新人想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非得有点真本事不可。而Hover这个新兴借贷协议,正在用一套独门绝技向我们证明:差异化竞争才是王道。借贷市场的进化史还记得2017年那个蛮荒年代吗?当时的ETHLend(就是AAVE的前身)开创性地把借贷搬到区块链上。那时谁要是想借点币,得一个个... ...[详细]
-
最近加密市场寒风刺骨,UNI的价格走势也令人揪心。不过,作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迹象:华尔街著名投资机构Grayscale正在悄悄地"囤货"UNI。这就像在暴风雪中看到了一盏微弱的灯光,虽然不能立即使人温暖,但至少给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机构投资者的小心思Grayscale最新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他们把超过40%的DeFi基金配置都押在了Uniswap上。这个数字... ...[详细]
-
每当我翻开星野道夫的摄影集,总会被那种执着追寻的精神所打动。这个日本摄影师19岁时偶然看到一本阿拉斯加图册,就冲动地给一个叫希什马廖夫的偏远村落写了封信。半年后收到邀请,次年便踏上了改变一生的极地之旅。你看,人总会为未知的美好事物着迷,就像现在的Web3,像极了星野眼中的阿拉斯加——神秘、辽阔、充满无限可能。当加密世界点亮梦想记得2016年的一个深夜,Mike在杭州的公寓里反复翻看比特币白皮书。这... ...[详细]
-
在新加坡Token2049的所见所感:一场金融科技的狂欢与反思
刚刚结束的新加坡Token2049之行,让我这个行业老炮儿感触良多。说实话,三天的展会其实6个小时就能把重点都逛完,但背后的市场信号却值得细细品味。今天我就用几个关键词,带大家看看这场加密盛会的真实面貌。支付革命:合规出金的狂欢这次的展台虽然不多,但三分之一都在做支付相关业务,这个比例着实让我惊讶。从新加坡本地公司到欧盟注册的机构,甚至一些离岸群岛的空壳公司,都纷纷挤进支付赛道。更夸张的是,有个展... ...[详细]
-
这两天我复盘市场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咱们熟悉的师爷陈在10月12日的视频里提到了一个关键的看涨信号——加特利形态的出现。作为一名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深知这个形态的分量。说实话,现在这个行情下,能发现这样的技术指标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记得2019年那次行情启动前,也是出现了类似的形态。当时没及时跟上,肠子都悔青了。这次说什么也得好好琢磨琢磨。说到加特利形态,可能有些新手朋友... ...[详细]
-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行业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ETHX的出现确实令人眼前一亮。这个由原以太坊核心团队成员领衔投资1150万美元的项目,正在试图重新定义普通用户参与数字货币挖矿的方式。当挖矿遇上手机:一场技术革命还记得十年前那些冒着热气的矿机仓库吗?现在想起来真是恍如隔世。ETHX团队这次带来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能让人们用口袋里那台价值几千块的智能手机就能轻松挖矿呢?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 ...[详细]
-
最近,Websea这个新兴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搞了个大动作,他们把自家的平台通证WBS正式推向市场了。说实话,看到这个分配方案的时候我还挺惊讶的——60%的份额直接分给社区用户,这在业内真的不多见。打破常规的通证分配机制WBS总共发行100亿枚,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分配方式。不像某些平台搞什么私募、预售那一套,Websea这次玩了个彻底的"开门红":60%给社区用户,12%给基金会,剩下的分给生态建... ...[详细]
-
最近数字货币圈子里都在疯传一个话题:这波牛市到底什么时候到头?说实话,作为一个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的币圈老人,我倒是觉得现在的讨论特别有意思。几位资深分析师最近放出的预测简直让人心跳加速 - 比特币可能在明年10月达到顶峰,年底前甚至可能突破20万美元大关!历史周期透露的秘密ColinTCrypto这位老哥的分析特别有意思。他把比特币过去几轮牛熊周期掰开来分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 从熊市底部到... ...[详细]
-
说实话,当我看到柴犬币(SHIB)的最新价格时,不禁叹了口气。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狗狗币杀手"如今已经跌至0.0000068美元,创下了2021年7月以来的最低记录。要知道就在两年前,它还一度让我身边的朋友们陷入了"SHIB暴富"的美梦中。那些曾经疯狂的日日夜夜我记得很清楚,在2020年底SHIB刚问世时,几乎没人把这个小数点后面跟着一长串零的代币当回事。但谁能想到,凭借着"打倒狗狗币"的口号,它... ...[详细]